close

精神壓抑、昏昏欲睡、身體疲勞、關節酸痛、食欲不振……雨季濕度大,各種疾病都會發生。

讓我們看看中醫如何巧妙地運用艾草祛濕。

最近,我經常聽到人們把“濕”掛在嘴邊。

“別淋濕了,會淋濕的!”

“別吹空調。小心濕氣!”

“不要吃冷飲,濕度會越來越大!”

什麼是潮濕?為什麼這麼多人怕濕?

中醫專家說,濕如苔蘚。沒有魚類和各種生物的自我淨化,池塘裏的苔蘚就容易過度繁殖,就像水分無法在體內排出和積累一樣。長時間內可產生息肉、結節、肌瘤等。

十人九濕--

各種疾病纏身不除濕。

在中醫學中,濕被稱為濕邪,對人體危害極大。

潮濕會使人難看。一旦被“濕”裹住,皮膚油膩,毛孔粗大,暗黃,痘痘斑就會慢慢出現。

“水分”會使人發胖。一些長期受“濕”困擾的人嘗試了多種减肥方法,但體重卻在逐年增加。

“濕”還可能誘發脾胃、肝膽甚至心腦的疾病。

中醫提醒:“不要以為潮濕只存在於寒冷的季節,其實潮濕才是長夏的主因。在夏季,當太陽很熱,熱氣騰騰,水汽上升,濕度充足時,是一年中濕度最大的季節。不用說,在梅雨季節,很多人都有食欲不振、腹脹、腹瀉等消化功能下降的症狀。他們常伴有抑鬱、嗜睡、身體虛弱、不願意喝水、舌苔發白或發黃油膩等“十有八九是由於體內濕度過大所致。這時,要有效祛濕解毒。”

銀葉的溫暖和乾燥

芳香潔淨,能祛濕

中醫介紹說,空氣中的高濕度只是濕度形成的外部因素。體內濕度過大,更關鍵的原因還是經絡不通,體內陽氣不足。

囙此,夏季在祛濕的同時,還應活絡補陽。中醫喜歡用艾草促進血液迴圈,疏通絡脈,刺激脚底湧泉穴,補充陽氣,祛濕。

“如果你把身體比作機器,腿就是驅動它的馬達。如果馬達出故障,機器就會老化,運轉不好。囙此,“精從脚生,脚不老”,而祛濕解毒是一種自然的方法,可以事半功倍。

中醫強調用陳艾三年,即所謂“家有三年艾,郎不用”。三年後,陳愛中以湖北相思樹出名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成華以來,得獎者是杞州人,配以方,天下最重要,稱為艾。”早在明朝,祁州艾葉就被奉為朝貢。現代研究表明,生長在北緯30度的艾葉揮發油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於普通艾葉,且利用率較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gming83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